《三国演义》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
一、题材与主线
《三国演义》以三国争雄为题材,通过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到晋统一三国为主线,成功塑造了一批英雄人物的不朽形象。
二、人物形象
忠义典型: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以“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为毕生宗旨,如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能得心应手;关羽义薄云天,“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流传甚广;张飞心直口快,带有天真、莽撞色彩。
不忠不义典型:董卓、曹操等,作者竭力鞭挞,他们的行为与忠义典型形成鲜明对比。
三、历史背景与时代变迁
历史风云: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 105 年的历史,以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写法随特点变化,紧张激烈又有张弛。
社会矛盾: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如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十八路”诸侯联军征讨董卓实则勾心斗角。
四、小说结构与内容划分
全书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背景上上演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
五、创作特点与主题思想
依史演义:创作目的是描绘形象化的三国兴亡史,叙事起于汉灵帝中平元年,终于晋太康元年,比较完整地叙述了三国兴亡历史。
主题体现:主题思想是人们对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对暴政的意愿,是民族思想和正统思想的反映,以人物为载体衍绎了仁、义、礼、智、信、勇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核心因素。
六、艺术成就
军事政治描写:擅长描写战争,能写出不同战争的特点,注重描写战略战术运用和主观能动性发挥,如在战争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使战争描写有张有弛。
人物塑造: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如曹操奸诈,张飞莽撞,刘备“仁”的体现等。
七、主题曲与电视剧
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明朝文学家杨慎所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为词,谷建芬作曲,深情激昂,以古典乐器营造浓厚历史氛围,“浪花淘尽英雄”等词句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三国演义》剧情紧密相连,被广大观众喜爱传唱,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电视剧《三国演义》:以三国兴亡为纵线,以战争和人物活动为材料,九十多年兴亡史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穿插魏蜀吴纷争,形成完整大故事,传统章回小说结构前后呼应,首尾一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