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内容简介
一、东汉末年纷争
公元三世纪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集团矛盾斗争激烈。
各国后主无能致亡国,蜀后主刘禅被钟、邓合军擒于成都,吴后主惧战而降,魏后主曹奂被迫移位于司马炎改年号为晋,天下归司马掌控。正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二、历史内容与改编
反映丰富历史内容,人物、地理名称及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
在《三国志》固定形象基础上进行再发挥,如夸张、美化、丑化等,这是历史演义小说套路。
三、主要事件与情节
汉室倾颓·讨伐董卓:东汉末年宦官当权,生灵涂炭。灵帝中平元年,张角兄弟发动黄巾起义,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后投靠刘焉,从军后大败黄巾。
群雄逐鹿·吕布覆灭:董卓死后中原大乱,曹操讨伐青州黄巾并编制青州兵势力扩大,因父仇征讨徐州并屠城,徐州太守陶谦向北海孔融求救,刘备借兵助阵。
内阁密诏·千里独行:曹操作威作福,献帝密召董承入宫授衣带诏,西凉马腾与刘备参与,刘备借剿灭袁术脱身,袁术最终渴死。
官渡之战·大破袁绍:建安四年,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坐领江东与曹操修好。
三顾茅庐·荆襄之变:建安十二年,荆州刘表次子娘舅蔡瑁陷害刘备,刘备得水镜先生司马徽点拨,徐庶大败曹军后推荐诸葛亮,曹操以徐庶之母要挟将其逼进许都。
赤壁之战·火烧曹兵:曹操书信威胁孙权投降,诸葛亮入东吴舌战群儒、智激周瑜,周瑜与曹操隔江对峙,蒋干中计使曹操误杀蔡瑁、张允,两番斗智诸葛亮胜出。
三气周瑜·大战马超:周瑜中曹操之计重伤,诸葛亮夺下南郡等荆襄诸郡,周瑜定下美人计欲扣押刘备,赵云多次粉碎其计谋,次年刘备逃回荆州,周瑜假途灭虢之计又被识破,回柴桑后性命垂危。
夺占西川·合肥会战:益州刘璋处,别驾张松欲献西川图给曹操被拒,回川后受刘备款待献取西川之说,刘备入川后与刘璋反目,孙尚香被孙权骗回江东,副军师庞统死于落凤坡。
巧取汉中·痛失荆州:张飞攻瓦口关大战张郃获胜,诸葛亮智激黄忠建立奇功,定军山黄忠斩曹操爱将夏侯渊,曹操起兵报仇杀害杨修,诸葛亮设计使曹操兵退斜谷,东川亦归刘备。
汉室末路·夷陵之战:曹丕当权折服曹彰欲害曹植,刘备义子刘封因未发兵救关羽被处死。
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汉建兴三年,南蛮王孟获造反,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使其感恩不再反,南方之乱平息。
司马专政·九伐中原:魏曹睿后期政治衰落,辽东公孙渊造反被司马懿剿灭,曹睿病危托付曹芳于司马懿病逝,司马师、司马昭独揽朝政,高贵乡公曹髦与司马昭决斗被杀。
偷渡阴平·三分归一:汉将姜维第九次伐中原,钟会夺取汉中遇诸葛亮显圣,邓艾偷渡阴平成功,姜维假意投降钟会欲除掉邓艾,事泄后钟会死于殿上,姜维自尽,陆抗死后杜预伐吴,吴主孙皓投降,三分归一统。
四、小说概况
描写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群雄割据混战和三国政治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
反映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转化,概括时代历史巨变,塑造一群三国英雄人物。
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成书后有多个版本,明末清初毛宗岗对其整顿回目等。
艺术成就主要在军事政治描写和人物塑造上,擅长描写战争,能写出每次战争特点,注重描写战略战术运用和主观能动性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