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三绝”
一、“义绝”关羽
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被称为“美髯公”。早年追随刘备,辗转各地,虽受曹操厚待仍借机离曹归刘。赤壁之战后,助刘备、周瑜攻打曹仁驻守的南郡,后长期镇守荆州。
其“义”的体现:
华容道义放曹操,此行为使其深受万人敬仰。
挂印封金,当得知刘备下落,毅然决然离开曹操,不顾曹操的恩情和优厚待遇。
过五关斩六将,只为回到刘备身边,展现出对刘备的忠义。
二、“奸绝”曹操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他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在小说中,他被刻画为“奸绝”:
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导致对他的人物刻画偏颇,使他成为谋朝篡位、心胸狭窄、阴险狡诈的一代奸雄。
但他实则深通兵法,善于用兵,先后消灭除刘备、孙权以外的大小军阀,统一大半个中国。
人生信条“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体现出他的狠辣。
三、“智绝”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他的“智”体现在:
通过《草船借箭》《借东风》《舌战群儒》《空城计》等名篇,着力刻画其足智多谋,使他在民间成为智慧的代名词。
六出祁山,虽最终未能挽救蜀国失败命运,但展现出其卓越的军事谋略。
在建兴三年进军南中时,采用攻心为上的方略,使孟获等心悦诚服。
在《三国演义》中,这三位人物形象鲜明,各自展现出独特的“绝”技,成为三国时代的经典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