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九回:政治风云与英雄悲歌
一、除暴安良,吕布助王允
王允巧施计谋,成功离间董卓与吕布,凤仪亭事件成为关键转折点。
李儒劝董卓将貂蝉送与吕布以收买其心,董卓不听,李儒叹息“我等皆将死于女人之手矣”。
董卓携貂蝉前往眉坞,王允与吕布计议杀董卓,派李肃假传天子诏邀董卓赴宴,董卓欣然前往,终被吕布所杀。看尸军士将火置于董卓脐中作灯,百姓无不抛掷其头、踩踏其尸。
二、犯长安,李傕听贾诩之谋
蔡邕因董卓知遇之恩,伏尸大哭,王允不顾众人求情,将其下狱缢死。
李肃、郭汜求王允赦免罪过不得,听从谋士贾诩计谋,聚集陕西人反叛。
数日之后,董卓余党李蒙、王方在城中作贼内应,开启城门,四路贼军涌入,击败吕布,围困长安。吕布放弃家小,带领一百余骑奔出关,投奔袁术。王允被杀于楼下。
李傕、郭汜寻思杀掉献帝以图大事,持剑大呼,杀入内宫。
三、好词好句赏析
好词: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父精母血,不可弃也。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好句欣赏: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
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四、第九回的影响
描绘三国时期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与残酷性,各方势力为利益争斗,伴随牺牲与战斗,提醒历史军事冲突的残酷代价。
展现诸葛亮等英雄人物的壮丽事迹,其智勇忠诚让读者敬仰钦佩。
提供对三国时代社会风貌和历史背景的深入了解,涵盖战争、政治斗争、文化风貌等多方面。
塑造忠诚、智勇、仁义等价值观念,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五、主要内容概括
吕布为得貂蝉,听从王允建议杀董卓。董卓死后,其部下西凉军想投降,王允执意要杀原董卓部下李傕和郭汜。
李傕和郭汜知投降必死,听贾诩建议到西凉军中散播谣言,称王允要杀西凉人,率西凉军攻打京城,吕布逃走,王允为救献帝跳楼自杀。
六、第九回赏析
描写初平三年中央政权发生的两件大事:
司徒王允等密谋暗杀董卓成功,士大夫百官夺回政权。
以李傕、郭汜为首的凉州兵攻入长安,王允等被杀,吕布出逃,中央政权百日覆手。
这两件事对东汉政权影响极大,虽当时各地方势力兴起,但中央政权与汉室名义对士人仍有吸引力,曹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源于此。多数人不希望汉政权衰亡,日后鲁肃等少数观点才显得突出。
《三国演义》描写东汉末年社会动荡,魏蜀吴三国鼎立归于一统,场景宏大,情节复杂,是文学瑰宝。作者罗贯中具有非凡叙事才能,对大战全景式描写生动细致,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