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全部人物绰号
魏
曹操:乱世奸雄,治世能臣,阿瞒,乱世枭雄
司马懿:司马老贼,冢虎
许褚:虎痴虎侯(曹操)
典韦:古之恶来(曹操)
张辽:古之昭虎
庞德:白马(与公孙瓒同,三国志有记载)
夏侯惇:完体(弥衡)盲夏侯天之奇才
夏侯渊:虎步关西
曹仁:要钱太守(弥衡)世之福将
荀彧:(曹操称)吾之子房
钟会:(司马昭)吾之子房
曹彰:黄须儿(曹操)
曹爽:富家翁(自封)
曹冲:神童
孙礼:刺虎(曹睿)
夏侯茂:鸭(诸葛亮)
杜预:左传癖
李典:(军中称)
徐晃:无敌
贾诩:鬼狐
郭嘉:鬼才
桓范:智囊
荀玉:王佐奇才
吴
孙权: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关羽)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
孙坚:江东猛虎
孙策:小霸王
周瑜:周郎
陆逊:白面书生(关羽)
鲁肃:老实人(周瑜)
吕蒙:吴下阿蒙(鲁肃)
甘宁:锦帆贼
张昭:江东二张
张纮:江东二张
陆绩:怀橘之陆郎(诸葛亮)
孙尚香:枭姬
蜀
刘备:大耳儿(吕布)织席贩履之夫(袁术)鱼(自封)、龙(曹操)使君、皇叔(献帝)枭雄
刘禅:(小名)阿斗/后主
诸葛亮:卧龙、伏龙(司马徽)神人(鲁肃)水(刘备)诸葛村夫武侯
庞统:凤雏(司马徽)非百里之才(诸葛亮)
关羽:神人(华佗)美髯公(献帝)虎父(自封)五虎(刘备)万夫莫敌(曹操)武圣,红脸贼
张飞:五虎(刘备)环眼贼(吕布)莽张飞
赵云:五虎(刘备)一身是胆(刘备)白衣虎威,常胜
马超:五虎(刘备)锦马超,马儿(曹操)神威(羌人)
黄忠:五虎(刘备)老卒(关羽)神箭手今世养舒
魏延:反骨(诸葛亮)
姜维:凤(诸葛亮)幼麟
马良:马氐五常,白眉最良
秦宓:天辩(自封)
其他
公孙瓒:白马
高顺:陷阵营(高顺的一个部队是叫陷阵营)
颜良:河北四亭柱
文丑:河北四亭柱
高览:河北四亭柱
张颌:河北四亭柱
华歆:龙头
邴原:龙身
管宁:龙尾
何进:何屠(董太后)
张燕:黑山贼
黄祖:雕像(弥衡)
华佗:神医(虞翻)
吕布:三姓家奴(张飞)鹰(陈登)人中吕布,温候
潘凤:上将(韩馥)
司马徽:水镜先生,好好先生
文淑:阿鸯
袁谭:逐犬(曹操)
袁潭:逐犬(曹操)
袁尚:逐犬(曹操)
刘琦:逐犬(曹操)
刘棕:逐犬(曹操)
于吉:神仙
张角:天公(自封)太平道贤良师
张梁:地公(自封)
张宝:人公(自封)
张鲁:五斗米师君(自封)
张让:阿父
人物详细介绍
诸葛亮
外号“卧龙”,指正在沉睡的龙。水镜先生司马徽曾言:“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然其又言:“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也”。所以,诸葛亮纵然一生鞠躬尽瘁,也未能一统天下。
庞统
外号“凤雏”,指没有长成的凤凰。庞统是当世之人杰,和诸葛亮齐名,只可惜英年早逝,被人用箭射死在落风坡。
司马懿
外号“冢虎”,指盘伏在石冢中的猛虎,比喻待时而起的绝世之才。司马懿少有奇才,善于隐忍、深藏不露。最终在曹操、曹丕父子相继逝世之后,成为实际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关羽
外号“美髯公”、“关公”、“武圣”。《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姜维
外号“幼麟”,指正在成长的麒麟。姜维智勇双全,罗贯中认为他“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诸葛亮死后掌兵二十余年,十余次北伐,但最终独木难支、功亏一篑。
司马徽
外号“水镜先生”,作为当时的名士,他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为人清雅、学识广博,有知人之明,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等人,堪称三国时期第一猎头,因此受到世人敬重。同时他还有“好好先生”的外号。
郭嘉
外号“鬼才”,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功勋。只可惜命运短暂,年仅 38 岁便不幸去世。
夏侯惇
外号“盲夏侯”,因在征伐吕布时被箭射伤左眼,人们以此称呼他。但他非常讨厌别人这样称呼,每照镜则怒,辄扑镜于地。
许褚
外号“虎痴、虎侯”,因其“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而得名。许褚一生忠诚,前期负责曹操护卫工作,曹操去世后被曹丕任命为武卫将军,负责宫中安全。曹睿继位时封其为牟乡侯,不久去世,谥曰壮侯。
典韦
外号“古之恶来”(恶来是商纣王大臣,以勇力闻名)。典韦相貌魁梧,膂力过人,被曹操称之为“古之恶来”。
与典韦外号相近的是张辽,被曹操称为“古之召虎”(召虎即召穆公,周朝诸侯国召国君主之一)。张辽是“五子良将”之一,曾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介绍
曹操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 211 年),先后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战败。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阳。形象上是一个既凶残奸诈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的艺术典型。他深通兵法,善于用兵,施谋用策,以弱胜强,先后消灭除刘备、孙权以外的大小军阀,统一大半个中国。人生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司马懿
字仲达,东汉末期河内温孝敬里(今河南温县西)人。三足鼎立局面形成后,曹操称魏王,立曹丕为太子,司马懿被任用为太子中庶子。曹丕死后,曹睿即位,封司马懿为舞阳侯。227 年 2 月,孟达有叛魏归蜀之意,司马懿当机立断,率军进城杀孟达,俘叛军万余,新城仍为魏占有。231 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第四次出祁山北伐曹魏,司马懿与诸葛亮祁山斗智,成功抵制了诸葛亮的进攻。239 年春,魏明帝病危,曹芳即位。249 年正月,曹爽兄弟挟小皇帝外出拜谒高平陵,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一派。251 年,司马懿病死,但司马氏势力早已在朝中扎下根基,其子孙仍把握曹氏朝政。
刘备
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代。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再夺汉中。公元 221 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为替关张二人复仇发兵出击东吴,被陆逊火烧连营,汉国元气大伤。公元 223 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 63 岁。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诸葛亮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时值曹操一统北方,孙权虎踞江东,刘表和刘璋控制荆、益二州但无所作为。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 年),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求教,诸葛亮提出隆中对策。建安十三年秋,曹操率大军进取荆州,刘备兵败。诸葛亮赶赴柴桑,同鲁肃、周瑜等劝孙权与刘备联盟,大败曹操于赤壁。建安十六年,刘备率兵入益州,次年与诸葛亮会师,攻取成都。蜀汉章武二年(222 年),刘备兵败夷陵,次年病亡。诸葛亮奉遗命辅佐后主刘禅。建兴三年(225 年)进军南中,采用攻心为上、攻战为下的方略,使孟获等心悦诚服。五年春,诸葛亮上《出师表》,自统大军 10 万,进驻汉中,准备攻魏,六出祁山,于建兴十二年春统军进驻五丈原,与司马懿所率 20 万魏军对峙于渭水南。八月,因积劳成疾,卒于军中。
孙权
字仲谋,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其兄孙策遇害后,孙权承父兄之业,保有江东,成为一方诸侯。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孙权先后两次出兵镇抚山越,稳定江东六郡局势。208 年,率大军亲征黄祖,夺得江陵,复与刘备联合,获得赤壁之战胜利。221 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大军伐吴。孙权一方面以陆逊为大都督迎战,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次年三月大破汉军。252 年病逝。作者罗贯中通过一系列生动事例,塑造出一位外表独特、胆识过人、治国有法、治军有方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