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精彩片段集锦
一、温酒斩华雄
忽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袁绍问谁敢出战,袁术背后俞涉请战,绍喜,令其出马,不三合,俞涉被斩。韩馥荐上将潘凤,绍令出战,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斩,众皆失色。
此时,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人视之,见其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袁绍问其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袁绍问其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袁术大怒,欲将关羽打出,曹操止之,曰:“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
曹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后人有诗赞之曰: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此战斗中,作者不着意写战场,而是着意写会场,会场空气和人们情绪受战场支配,虚实结合,把战场和会场紧密相连,对英雄人物塑造起到传神壮威的作用:
虚实结合,有利于在有限篇幅取得更大容量,扩大表现内容,丰富作品思想艺术,揭示诸侯联军内部复杂性,使中心人物形象在复杂矛盾关系中凸显。
从会场角度写战场,节省笔墨,便于取舍,抓住传神之处,突出精彩侧面,以虚写实、以实补虚,虽未详细描写交战过程,但战争场面和气氛依然让读者身临其境,中心人物关羽敏捷、威猛的英雄形象淋漓尽致。
二、曹操煮酒论英雄
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
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生,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此段故事发生在曹操勒杀吕布后,刘备称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献帝称其为皇叔。谋臣劝曹操早除刘备,曹操实则有所顾虑,于是有此考验。那日风雨变化,天外龙挂,曹操指天为题,以龙的变化暗指英雄行为,直指刘备痛处。刘备假装糊涂,搪塞曹操,如袁绍、袁术等,皆被曹操驳回。最后曹操言“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一言石破天惊,刘备变了颜色,匙箸落于地,幸得天有惊雷,刘备掩饰过去。
此段描写虽篇幅短小,却把曹操和刘备两人物活然于纸上。曹操如升龙,跃于云上,虎视天下,措辞张扬;刘备似隐龙,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危急时刻又能急中生智。
三、重要战事及事件
1. 官渡之战:刘关张三人重会之后,曹操点兵进攻袁绍,两军对峙于官渡。袁绍不听许攸分兵袭击许都的建议,许攸弃袁绍而投奔曹操。曹操采纳许攸之计,领兵烧了袁绍在乌巢积屯的粮草,袁绍军大败,部下张郃、高觅投降了曹操。
2. 温酒斩华雄(关羽的勇):曹操、袁绍等八路诸侯与吕布对峙于汜水关,吕布部将华雄杀得联军损兵折将。关羽请求上阵,曹操令人斟上热酒为其壮行。关羽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不一会提华雄头颅掷于地上,而酒还是热的,尽显关羽之勇。
3. 三顾茅庐:刘备与关、张前往南阳隆中请诸葛亮出山。第一、二次都扑空。第三次去时正遇诸葛亮昼寝未起,张飞忍无可忍,要放火烧房,被关羽劝阻。刘备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醒来,又去后堂更衣,半晌才出。刘备向他求教,诸葛亮为刘备礼贤下士之举所感动,献以据蜀、联吴抗曹之策,随刘去新野,发表了著名的《隆中对》。
4. 舌战群儒(孔明之智):为联吴抗曹,诸葛亮前往柴桑游说孙权,舌战群儒,并答应抗曹胜利后将荆州等九郡划归东吴。孙权允诺,令周瑜领兵抗曹,周瑜帅兵往夏口,刘备移兵樊口,共拒曹操。
5. 失街亭:马谡自告奋勇去守街亭,犯低级错误被司马懿打败,蜀军被断咽喉之路,被迫撤兵。
6. 空城计:三国中后期,诸葛亮出兵讨伐魏国,因要地街亭失守,满盘皆输,被迫撤兵。司马懿大军追至,孔明手下将领士兵基本调完,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他命令偃旗息鼓,大开城门,独自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疑心有伏兵,调头撤兵,诸葛亮躲过一劫。
四、计策相关
1. 濮阳攻曹操:吕布听闻曹操被火烧伤肢体到寨身死,点起军马杀奔马陵山。将到操寨,一声鼓响,伏兵四起,吕布死战得脱,折了好些人马,败回濮阳坚守不出。曹操将计就计,诈言自己身死,引吕布来攻,伏兵于马陵山中,候其兵半渡而击之。
2. 贾诩破曹操:贾诩料知曹操之意,劝张绣来日令精壮之兵饱食轻装,尽蒙于东南房屋内,却教百姓假扮军士,虚守西北。夜间曹操在东南角爬城,俟其爬进城时,一声炮响,伏兵齐起,欲擒曹操。
3. 董承观诏:董承览诏后,涕泪交流,寝不能寐,反复查看诏书,无计可施,放诏于几上沉思灭操之计,忖量未定,隐几而卧。
4. 曹操验袍带:董承辞操归家,在书院中反复查看天子赐的袍带,并无一物,心疑,放于桌上反复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