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一、环境描写
1. 渔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其专注于一而忘其余的精神状态,与“徐行不记山深浅”的妙境相似,体现了古人认为优美山水可让人忘却世俗名利。
2. 渔人发现桃花林的原因是“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3. 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句子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 桃花林自然景色(环境)美好的语句: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5. 渔人发现桃花林面积广阔,树种纯一,为人间所罕有,顿生“寻仙”之意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6. 描写一武陵人偶遇桃花林,惊奇地发现桃树生长在溪流两岸竟长达几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7. 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展现春日绚烂,借花草渲染桃林地面之美,全方位展现桃花源暮春景象,令人惊奇。
8. 用“芳草”和“落花”来写桃花源美景的句子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9. 描写桃花源在暮春时节草美花纷的桃林美景的句子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0. 渔人看到桃花林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纷乱,感到非常惊奇的句子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二、进入桃花源
1. 渔人误入桃花林后想要走到桃林的尽头,在“林尽水源”之处发现了一座山,山口处“仿佛若有光”,于是发现了桃花源。
2. 陶潜的《桃花源记》中“落英缤纷”一句,写出散落在地上花瓣的杂乱繁多,而“并怡然自乐”一句,则点出桃花源人的平静快乐之态。
3. 做事情,开始往往很艰难,但坚持不懈,就能达到新的境界。有人化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语句来形容这个过程,说“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4. 叙述进入桃花源不容易(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的句子:初极狭,才通人。
三、内部环境
1.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显现出桃花源的环境是和谐宁静的。
2.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不仅描绘出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和平,也暗示着桃花源内部的有序。
四、核心思想
理解性默写要求我们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通过分析这些描述,我们可以发现桃花源是一个理想中的乌托邦,一个远离尘嚣、充满和谐与宁静的地方。在理解性默写中,我们应该关注这些描述所传达的信息,如环境的和谐、社会的有序、居民生活的宁静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桃花源的独特魅力,也让我们对理想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深入理解这些描述,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桃花源记的核心思想,感受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这种理解性默写不仅有助于记忆文本内容,更能在心灵上产生共鸣,激发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