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侠五义和三侠五义的关系与区别
含义:《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清代石玉昆所著;《七侠五义》原作者俞樾认为侠客应不止三个,将“三侠”(北侠欧阳春、南侠展昭、双侠丁兆兰丁兆惠)增加为“七侠”(小诸葛沈仲元、东方侠智化、小侠艾虎等),同时将双侠拆成两个。
内容:《三侠五义》第一回为“狸猫换太子”,《七侠五义》删除此情节,俞樾先生认为其“殊涉不经”,乃“援据史传,订正俗说”改写第一回。
出版时间:《三侠五义》1871 年以前成书,1879 年出版;《七侠五义》1889 年由俞樾改订并出版。
二、与七侠五义有联系的武侠小说
《龙图公案》:道光年间,著名说唱艺人石玉昆说唱过长篇包公故事,名为《龙图公案》。
《龙图耳录》:听到《龙图公案》的人,将石玉昆唱的部分略去,说的部分记录下来,题为《龙图耳录》。
《三侠五义》:后人将《龙图耳录》改编为《三侠五义》,经问竹主人、入迷道人先后修订,光绪五年出版活字本,光绪十五年俞樾改写其第一回,更名为《七侠五义》。
续书类:
《小五义》:一百二十四回,光绪十六年刊出,题石玉昆撰,讲述严查散奉旨上任得知襄阳王谋反,众侠客为朝廷除害探铜网阵的故事。
《续小五义》:一百二十四回,光绪十六年刊出,题石玉昆撰,众英雄破铜网阵后会同官军围攻王府,襄阳王逃遁至宁夏国,破阵诸人得封赏。
三、七侠五义相关书籍的时间顺序
《三侠五义》--《小五义》--《水浒传》--《大八义》--《小八义》,“白眉大侠”--徐良是《小五义》里的人物,其后应为《水浒传》,《水浒传》是北宋末年的事,《小八义》中人物是《水浒》中人物的后代,但与其他几部书联系不是很大,难以考证。
四、七侠五义作者
《七侠五义》前身是《三侠五义》(本名《忠烈侠义传》),由清代俞樾改为《七侠五义》,《三侠五义》系清咸丰、同治年间著名说书艺人石玉昆所述,石玉昆,字振之,天津人,“博学善辩”,乃“西派之超绝者。自著《三侠五义》等书,谈唱皆雅。殁后有《赞昆》子弟书,名重一时”。后有续书《小五义》等。刘浩鹏评书《再续小五义》,单田芳《白眉大侠》也是续书。
五、金庸先生最喜欢的古代武侠小说集
《七侠五义》。金庸很喜欢《七侠五义》,他笔下的一“雕”一“鹿”都与《七侠五义》有点关系,《射雕英雄传》写郭靖与黄蓉初相遇复制了《七侠五义》的颜查散与白玉堂相遇的故事,《鹿鼎记》中韦小宝到五台山清凉寺寻访顺治的情节是《七侠五义》当朝丞相王芑于开封大相国寺寻访包拯故事的翻版。金庸之父查枢卿在金庸年幼时每天将武侠小说《荒江女侠》剪存给他看,令他对武侠小说产生浓厚兴趣,后来主动追看《水浒传》和《七侠五义》等著作,为日后撰写武侠小说奠下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