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佳句摘抄及经典情节
一、佳句
1.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名句,体现其对国家的忠诚与事业的执着。
3.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之语,凸显其自私冷酷。
二、经典情节
(一)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屯兵新野,带着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邓县隆中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即《隆中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此后传为佳话,常比喻真心诚意邀请贤人。
(二)桃园三结义
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在桃花盛开的季节、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人生理想,此故事一直被传诵,亦有人效仿。
(三)三英战吕布
曹操联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上将吕布一连打败众将,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虎牢关与吕布大战。“三英”指刘备(字玄德)、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
(四)三让徐州
汉献帝初平四年(193 年),曹操因张杀死曹嵩及其家人而发兵攻徐州,陶谦请北海相孔融、青州刺史田楷前来相救,刘备遂带领关羽、张飞、赵云和数千人马奔赴徐州。
(五)三气周瑜
东吴水师都督周瑜,为借荆州屡向刘备索讨,所有计划皆失败,二次受诸葛亮之气。后周瑜欲遣鲁肃为刘氏代取西川换还荆州,不料又被诸葛先生识破,领军至城下遭赵云严阵以待,知道有准备不敢攻城,后又被关羽、张飞、黄忠、魏延分四路杀来,气得箭疮迸裂,临终荐举鲁肃继任水师都督。
三、三国概况
(一)魏国
最早建立,由魏文帝曹丕建立,其父曹操在官渡之战消灭北方众多割据势力,为其奠定基础。赤壁之战大败,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后司马家篡位,灭亡于魏元帝曹奂之手。
(二)蜀国
由刘备建立,曾大败曹操于赤壁,与孙权争夺荆州,后在猇亭之战中大败,刘备死于白帝城,后主刘禅首个被灭国,最终蜀汉亡国。
(三)吴国
由吴大帝孙权建立,在蜀军对魏国进攻、曹魏无法分兵东向的情况下称帝,孙权曾多次出兵北伐,最终西晋的晋武帝司马炎攻破东吴,吴国成为三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国家。
四、《三国演义》相关
1. 故事背景设定在东汉末年,围绕曹魏、蜀汉、孙吴三国展开。
2. 详细描绘群雄割据混乱局面及三国政治军事斗争。
3. 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开创历史演义小说先河,是第一部长篇文人小说。
4. 被广泛认为是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5. 曹操是关键人物,被描绘为复杂艺术典型,恶德与才智并存。
6. 刘备宽厚仁慈、知人善任,坚韧不拔,将国家托付诸葛亮被传颂。
7. 孙权继承父兄江东基业,成为一代诸侯,罗贯中塑造其独特形象深入人心。